| 索??引??號 | 11370812004339255B/2025-00725 | 公開方式 | 主動公開 |
| 成文日期 | 2025-03-10 | 廢止日期 | |
| 發布機關 | 兗州區政府辦 | 統一編號 | 無 |
| 標題 | 濟寧市兗州區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濟寧市兗州區進一步深化改革促進鄉村醫療衛生體系高質量健康發展的實施方案的通知 | ||
| 發文字號 | 濟兗政辦字〔2025〕2號 | 有效性 | 有效 |
各鎮人民政府,各街道辦事處,兗州工業園區管委會,區政府各部門、單位:
《濟寧市兗州區進一步深化改革促進鄉村醫療衛生體系高質量健康發展的實施方案》已經區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濟寧市兗州區人民政府辦公室
2025年3月10日
(此件公開發布)
濟寧市兗州區進一步深化改革促進鄉村醫療衛生體系高質量健康發展的實施方案
為促進全區鄉村醫療衛生體系高質量健康發展,根據山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深化改革促進鄉村醫療衛生體系高質量健康發展若干措施》(魯政辦字〔2023〕205號)、濟寧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進一步深化改革促進鄉村醫療衛生體系高質量健康發展實施方案的通知》(濟政辦字〔2024〕33號)精神,結合我區實際,制定如下實施方案。
一、任務目標
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落實把鄉村醫療衛生體系建設作為五級書記抓鄉村振興重要內容的要求,改善基層基礎設施條件,強化人才隊伍建設,構建適應鄉村特點并與群眾新時代健康需求相適宜的鄉村醫療衛生體系。到2025年,全區鄉村醫療衛生體系改革和人才隊伍保障激勵政策均取得突破。到2030年,建立與鄉村振興兗州樣板相匹配的鄉村衛生健康發展新機制,實現鄉村兩級醫療衛生機構建設發展有保障、活力足。
二、主要任務
(一)優化縣域醫療衛生資源配置
1.推進基層服務能力提質增效。按照宜鎮則鎮、宜村則村的原則,因地制宜合理配置鄉村醫療衛生資源,提升鄉村醫療衛生機構單體規模和服務輻射能力。堅持鎮衛生院(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區級統籌管理體制,支持醫療服務能力強、輻射周邊人口多的鎮衛生院(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建成縣域醫療服務次中心。加強鄉村急救能力建設,依托區級急救技能培訓基地醫院對鄉村醫療衛生機構人員開展巡回培訓,完善農村地區30分鐘重點疾病救治服務圈。到2025年,累計打造3個縣域醫療服務次中心。(責任單位:區衛生健康局、區委編辦、區發展改革局、區財政局、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列第一位的為牽頭單位,其他單位根據職責承擔相應工作任務;每項任務各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同為配合單位,不逐一列出,下同)
2.推動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實質性運作。提升緊密型縣域醫共體運行質效,綜合運用監測指標,推進分級診療制度落實,鼓勵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參與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實施醫保基金對緊密型縣域醫共體DIP框架下的總額預付支付方式改革,對符合條件的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實行DIP整體付費,采取醫保基金預撥付、月度預結算、年度清算的方式撥付至緊密型縣域醫共體牽頭醫院約定賬戶,由其在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內統籌分配使用并加強監督,完善結余留用、合理超支分擔機制。完善緊密型縣域醫共體中心藥房模式,建設中心藥房2家,促進基層醫療機構與區級醫院用藥銜接。到2025年,縣域內常見病、多發病就診率保持在90%以上,縣域內基層門急診人次占比保持在65%以上。(責任單位:區衛生健康局、區醫保局)
3.加大優質資源下沉力度。強化城鄉醫院對口支援,將指導基層、下沉服務、接收基層醫務人員免費進修作為區級公立醫院的基本職責,在緊密型縣域醫共體牽頭區級醫院編制總量中,設定5-10%的服務基層定向崗位,服務期不低于2年,每年全區下沉人員不少于100人。健全中醫藥適宜技術推廣體系,深入開展鄉村醫生中醫藥適宜技術全覆蓋培訓三年行動,區級中醫院建立中醫藥適宜技術推廣基地,提升鄉村兩級中醫藥服務能力。(責任單位:區衛生健康局、區委編辦、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
(二)把人才隊伍建設擺在重要位置
4.盤活用好縣域編制資源。動態調整鎮衛生院(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人員編制總量。“十四五”期間,按照常住人口1-1.5‰核定鎮衛生院(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編制。對建成縣域醫療服務次中心或達到國家推薦標準的,在縣域編制總量內,結合工作需要足額核定人員編制。鎮衛生院(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用于專業技術人員的編制不得低于編制總額的90%。(責任單位:區委編辦、區財政局、區衛生健康局)
5.加大多渠道引才力度。推進落實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人才“區管鎮用”機制。對滿編、超編的鎮衛生院(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引進高層次或急需緊缺專業技術人才,可使用高層次人才周轉編制予以保障并按照事業單位人員管理政策落實相關待遇。按規定落實基層就業學費和國家助學貸款補償政策,落實基層衛生職稱評審崗位聘用傾斜政策。(責任單位:區衛生健康局、區委編辦、區財政局、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
6.加強鄉村醫生綜合技能培訓。開展全區鄉村醫生綜合能力全覆蓋培訓三年行動,組織區級臨床醫療、院感質控、基本公共衛生項目等多領域專家,面向鄉村醫療衛生機構管理人員、衛生技術人員、鄉村醫生,定期開展線上培訓。組建區級巡回指導專家團隊,對包保鎮(街道)內鄉村醫療衛生機構開展線下巡回指導。(責任單位:區衛生健康局)
(三)建立新時代鄉村醫生職業化轉型機制
7.加快推動鄉村醫生醫師化。鄉村醫生按照全區常住人口1-1.5‰配備。通過大學生鄉村醫生專項計劃、鎮聘村用等方式,加快充實優化鄉村醫生隊伍,落實醫學專業高等學校畢業生免試申請鄉村醫生執業注冊政策。按專項計劃招錄且實際到崗的大學生鄉村醫生所需編制,優先在鎮衛生院(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現有事業編制內調劑解決,調劑解決確有困難的,為鎮衛生院(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專門核增事業編制。大學生鄉村醫生專項計劃編制實行專編專用、專門管理。鼓勵引導符合條件的在崗鄉村醫生參加繼續教育和執業(助理)醫師資格考試,鄉村醫生中具備執業(助理)醫師資格人員比例達到50%以上。執業(助理)醫師在村衛生室執業期間,執業范圍可加注全科醫學專業。(責任單位:區衛生健康局、區委編辦、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區行政審批服務局)
8.提升鄉村醫生崗位待遇。拓寬鄉村醫生發展空間,同等條件下鎮衛生院(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優先聘用獲得執業(助理)醫師資格的鄉村醫生,工作崗位在村衛生室。嚴格落實鄉村醫生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補助、基本藥物制度補助、一般診療費政策,采取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根據執業資格、能力水平等,分類確定待遇水平,按照國家政策動態調整各類補助標準,逐步提高收入。(責任單位:區衛生健康局、區財政局、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
9.分類解決鄉村醫生養老和醫療保障問題。已取得執業(助理)醫師資格、與鎮衛生院(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簽訂勞動合同的鄉村醫生,應按照有關規定參加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職工基本醫療保險等社會保險,區級結合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給予適當補助。其他鄉村醫生,可按照有關規定參加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或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責任單位:區衛生健康局、區財政局、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區醫保局)
(四)建立新時代鄉村醫療衛生機構保活并重發展機制
10.強化建設發展等投入政策落實。政府辦鄉村醫療衛生機構的基本建設和設備購置等發展建設支出,由財政部門根據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發展建設規劃適當安排;人員培訓、招聘等能力提升所需支出,由財政部門根據有關人才培訓規劃和人才招聘計劃等合理安排補助。通過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和基本藥物制度等補助資金,對鄉村醫療衛生機構給予支持,重點向財政困難鎮(街道)傾斜。(責任單位:區財政局、區衛生健康局)
11.進一步完善鎮衛生院(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運行補助政策。鎮衛生院(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人員經費和業務經費等運行成本,通過財政補助和服務收費補償。財政補助按照“核定任務、核定收支、績效考核補助”的辦法核定,保持保障水平不低于80%。按規定落實投入政策,加強對偏遠、服務人口少、診療能力弱等鎮衛生院(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扶持和保障。(責任單位:區財政局、區衛生健康局)
12.加快健全鎮衛生院績效工資制度。按照“兩個允許”要求,統籌平衡鎮衛生院(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與區級公立醫院薪酬水平的關系,合理確定鎮衛生院(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績效工資水平和總量,每年一核、動態調整。允許鎮衛生院(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在核定的收支結余中提取一定比例用于人員激勵,提取的激勵資金納入績效工資總量管理,不作為績效工資調控基數,體現多勞多得、優績優酬。綜合考慮發展階段、承擔任務、所在地區、財務狀況、激勵需求等因素,合理核定鎮衛生院(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績效工資總量,縮小鎮衛生院(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人員與區級公立醫院同職級人員收入差距。全科醫生隊伍建設規范化程度高、家庭醫生簽約工作成效好的地方,可在績效工資總量內單列全科醫生津貼項目。鼓勵對縣域醫共體內各鎮衛生院(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負責人實行年薪制。落實鄉鎮工作補貼政策,充分體現醫療衛生行業性質、特點和基層特殊性。(責任單位: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區財政局、區衛生健康局)
(五)建立新時代村衛生室公益性運行機制
13.加快推進鄉村醫療衛生機構一體化管理。依托村黨群服務中心(公共服務中心)等村級公共服務設施,建好用好以中心村衛生室為主體、一般村衛生室和村衛生室服務點為補充的村級醫療衛生服務體系。鼓勵鎮衛生院(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領辦、延伸舉辦村衛生室,或將村衛生室納入鎮衛生院(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統籌管理。到2025年,累計建成中心村衛生室55家,一體化管理的村衛生室力爭達到80%以上。(責任單位:區衛生健康局、區自然資源局、區農業農村局、區行政審批服務局)
14.加強村衛生室運行保障。對實行一體化管理的村衛生室給予每年1萬元的運行補助。鼓勵采取縣域內村衛生室整體參加醫療責任保險等方式,健全醫療風險分擔機制。所需經費由區級財政統籌相關資金予以保障。(責任單位:區衛生健康局、區財政局)
15.加強村衛生室醫保定點協議管理。按規定將符合條件的村衛生室納入醫保定點協議管理,并開通醫保聯網結算,開通及運維費用由區級財政承擔。(責任單位:區醫保局、區財政局、區衛生健康局)
(六)醫保政策向鄉村兩級醫療衛生機構傾斜
16.深化鄉村醫療衛生機構醫保支付方式改革。進一步完善總額預算管理,以區域總額預算代替單個醫療機構的總額預算,合理提高鄉村醫療衛生機構的總額預算指標,年度新增醫保基金重點向鄉村醫療衛生機構傾斜。結合鄉村醫療衛生機構診療現狀,將常見病、多發病納入DIP基層病種范圍,2025年年底前DIP基層病種達到不少于80個。加強農村地區醫保基金結算和監管能力建設,醫保經辦機構自收到費用結算申請30個工作日內完成資金撥付。(責任單位:區醫保局、區衛生健康局)
17.健全適宜鄉村的醫療服務價格機制。進一步完善鄉村兩級醫療服務價格項目,健全完善醫療服務項目價格動態調整機制,優先向促進分級診療、體現基層醫療特色的醫療服務項目傾斜,對符合基本醫療保險政策的醫療服務項目,按規定納入醫保基金支付范圍。(責任單位:區醫保局、區衛生健康局)
18.引導基層首診、上下轉診。完善并落實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醫保基金和簽約居民等分擔支持家庭醫生簽約服務費機制。對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內符合規定的轉診住院患者可以連續計算起付線,促進上下轉診、連續服務。設置國醫堂的鎮衛生院(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全面推行日間中醫醫療服務,符合規定的日間中醫醫療服務費用參照醫保門診慢特病或住院待遇支付結算。(責任單位:區衛生健康局、區醫保局、區財政局)
三、保障措施
發揮政府主導作用,壓實主體責任,建立區級負總責、相關部門及各鎮(街道)協同抓落實的工作機制,強化屬地責任,切實落實領導、投入保障、管理、監督責任。強化協同配合,建立衛生健康、黨委農村工作部門牽頭,機構編制、發展改革、教育、財政、人力資源社會保障、自然資源、住建、農業農村、鄉村振興、醫保、大數據、行政審批等部門參與的工作推進機制。強化督導考核,建立鄉村醫療衛生體系高質量健康發展督導評估機制,加強對政府政策保障、人員隊伍建設等重點任務進展情況綜合督導評估,并將其作為鄉村振興有關督查評估的重要內容。(責任單位:區委農工辦、區衛生健康局等各相關部門)
【word版】
濟寧市兗州區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濟寧市兗州區進一步深化改革促進鄉村醫療衛生體系高質量健康發展的實施方案的通知.doc
【PDF版】
濟寧市兗州區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濟寧市兗州區進一步深化改革促進鄉村醫療衛生體系高質量健康發展的實施方案的通知.pdf
【專家解讀】【專家解讀】濟兗政辦字〔2025〕2號 濟寧市兗州區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濟寧市兗州區進一步深化改革促進鄉村醫療衛生體系高質量健康發展的實施方案的通知
【一圖速讀】【一圖速讀】部門解讀丨濟兗政辦字〔2025〕2號 濟寧市兗州區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濟寧市兗州區進一步深化改革促進鄉村醫療衛生體系高質量健康發展的實施方案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