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號 | 11370812004339255B/2022-08070 | 公開方式 | 主動公開 |
| 發布機構 | 兗州區政府辦 | 組配分類 | 議題解讀 |
| 成文日期 | 2022-12-19 | 廢止日期 | |
| 有效性 |
2022年12月19日,濟寧市兗州區人民政府辦公室印發了《濟寧市兗州區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進一步加強全區文物保護利用工作的實施意見》文件。為更好地貫徹落實文件精神,現就有關情況解讀如下。
一、政策背景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也出臺了《關于加強文物保護利用改革的若干意見》等系列政策性文件。根據國家文物保護的法律、法規和重要政策性文件制定適合本地實際情況的文物保護的規范性文件,并根據社會發展情況作出適時修訂是符合當前發展實際的。
二、決策依據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2017版)》、《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實施條例(2017年版)》、《山東省文物保護條例(2017年修正)》、《中共山東省委辦公廳 山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關于加強文物保護利用改革的實施方案>的通知》(魯辦發〔2019〕21號)、《濟寧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關于進一步加強全市文物保護利用工作的實施意見》(濟政辦發〔2021〕7號)等有關規定。
三、出臺目的
全面落實黨中央、國務院,以及山東省、濟寧市有關指示和部署要求,進一步加強文物保護利用,全面落實文物保護措施,加強文物保護和考古隊伍建設,提升文物安全管理能力,提高文物資源活化利用水平,全面貫徹“保護第一、加強管理、挖掘價值、有效利用、讓文物活起來”的新時代文物工作方針,努力走出一條符合國情的文物保護利用之路。
四、主要任務
(一)夯實文物工作基礎。由區文化和旅游局牽頭,做好文物資源調查。編制全區不可移動文物資源保護利用工作導則。做好石刻文物保護。
(二)壯大文博人才隊伍力量。加強專業文博力量。加強文物保護和考古研究機構設置。
(三)探索文物資源活化利用途徑。持續推進文物保護利用項目建設,實施文物景區精品提升工程,強化紅色文化傳承,推進文物旅游深度融合。做好興隆塔、兗州天主教堂、侵華日軍觀象臺等保護修復項目。統籌開展全區各級文物保護單位的項目申報、資金申請、項目驗收、工程進度監管等工作。推進文博教育進校園,有序發展研學旅游,叫響文博研學品牌。
(四)實施文物安全隱患整治行動。實現基本建設考古前置。抓好考古勘探事中事后監管。壓實行業部門監管責任。
(五)提升文保和執法隊伍素質。開展專業技能培訓,配齊配強文物執法人員。
(六)激發文博單位創新活力。完善博物館服務功能、支持文創產業發展。鼓勵文物博物館單位加強文化創意產品開發。深化文博交流合作。推動兗州博物館與外地博物館開展巡展合作。
五、重要舉措
(一)夯實文物工作基礎。做好文物資源調查。劃定全區縣級以上不可移動文物保護范圍和建設控制地帶,編制全區不可移動文物資源保護利用工作導則。
(二)壯大文博人才隊伍力量。加強專業文博力量。加強文物保護和考古研究機構設置,在空余編制內通過內部整合、調入招考等方式,補充全區考古專業人員力量。
(三)探索文物資源活化利用途徑。持續推進文物保護利用項目建設。做好興隆塔、兗州天主教堂、侵華日軍觀象臺、等保護修復項目。做好項目儲備。推進文物旅游深度融合。對文物、博物館資源進行分類整合,推出有兗州特色的研學旅游、休閑旅游項目和精品博物館旅游線路。推進文博教育進校園,依托興隆塔、鄭氏莊園等文保單位,有序發展研學旅游,利用文博單位開展學習實踐和體驗式教育活動,叫響文博研學品牌。
(四)實施文物安全隱患整治行動。實現基本建設考古前置。嚴格按照考古勘探相關法律法規要求,規范基本建設工程考古審批程序。成立區文物保護委員會,發揮委員會統籌作用,強化公安、自然資源、消防救援、住房和城鄉建設、文化和旅游、農業農村、統戰(民族宗教)等部門、單位職責。建立健全文物安全情況通報、會商研判、聯合檢查等工作機制。
六、解讀機構及咨詢方式
政策解讀單位:濟寧市兗州區文化和旅游局
聯系人:關春暉
聯系電話:0537-3497169
濟兗政辦字〔2022〕31號 濟寧市兗州區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進一步加強全區文物保護利用工作的實施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