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商環境千萬條,企業感受第一條。今年以來,兗州區以系統性思維推進全流程改革,以數字化賦能驅動服務創新,全面深化“高效辦成一件事”集成化實踐,聚力破解企業全周期發展難題,多措并舉推動營商環境持續優化、迭代升級,讓兗州成為投資興業的沃土。
為著力打造惠企紓困最優生態圈,兗州區聚焦企業需求精準施策,構建“政策直達、訴求直通、要素直保”三位一體服務體系,全面優化營商環境軟實力。創新打造“政策直通車”服務體系,集成發改、工信、供水、金融、商務、科技等部門,通過數字門牌系統“碼上查”模塊實現“一碼查詢、智能匹配”,在區為民服務中心設立惠企政策專窗,分12個領域梳理惠企政策100余項,印制惠企政策匯編、惠企政策碼上展示折頁、濟寧市惠企通平臺宣傳易拉寶,打造線上線下“政策超市”,累計服務企業超千家。
聚焦造紙、煤電、鹽化工等產業鏈發展,兗州區開展“書記區長企業家懇談日”暨融鏈固鏈活動8場,收集企業資金短缺、用工困難、要素制約等難題16件,辦結5件。兗州區行政審批服務局進一步升級了“碼上服務”機制,將數字門牌系統“碼上辦”模塊與“兗速辦”平臺成功融合,實現了企業訴求的快速轉辦。今年以來,全區共辦理要素保障、融資信貸、政務服務、欠款支付等方面的涉企訴求219件。創新設立“用地服務專員”制度,統籌推進規劃調整、成片開發方案編制等全流程服務,累計保障重點項目用地1500畝。開展“春風行動”“就業援助月”“民營企業招聘月”“百日千萬”等系列活動,線上線下舉辦招聘活動46場次,其中現場招聘35場次,參與企業523家次,累計提供就業崗位9290個,有效破解企業用工難題。
“我們堅持企業需求就是努力的方向,強化數據驅動、協同支撐,推進政務服務流程再造與業務重構,重塑政務服務新模式,讓企業體會改革創新帶來的便捷高效服務。”兗州區行政審批服務局局長陳宏偉表示。兗州區聚焦企業準入、建設、用工、運營、退出等系列集群場景,打造企業信息變更、開辦運輸企業、開辦餐飲店、水電氣網聯合報裝、工程建設項目開工建設等13個“一件事”集成服務包,累計辦理業務1100余件次,推動涉企服務精準化、個性化、增值化。
同時,進一步深化“政務服務+異地商會”協作模式,兗州區與283個縣市區建立通辦合作關系,創新“云核驗+雙向寄遞”服務機制,梳理384項跨域通辦事項清單,設立了“跨省通辦”服務專窗,為在外兗商提供免費幫辦服務,實現230項事項跨省全程網辦、154項事項全省全程網辦。兗州區依托“無證明城市”服務平臺和“電子證照通”功能,推動296類電子證照實時調用,243類高頻證照在“愛山東”App平臺實現“掌上亮證”,100項高頻事項在政務服務場景中全面應用電子證明,企業辦事“減材料、減跑動”成效顯著。
在顏店新城設立企業服務中心,集成審批服務、自然資源、社會保險、勞動就業、醫療衛生等6大領域61項服務。組建專家團隊和幫辦代辦隊伍,為園區企業提供精準指導和服務,累計為企業解決問題訴求24件。組建“兗周到”項目管家,累計為47個省市重點項目提供精準服務,化解各類項目審批堵點難點16個。針對項目不同特點,兗州區采取“預建廠房”“分期施工”“聯合驗收”“多水合一”“水電氣暖信聯合報裝”等方式,構建“云指導+云踏勘+云評審+一網申報”的“三朵云一張網”審批服務新模式,累計辦理相關審批業務270件次,全力助推項目早落地、早開工、早投產,跑出了項目開工“加速度”。
此外,兗州區創新推行“產業+套餐”式審批,整合26個環節,采取專區式辦理、套餐式服務、集成式審批,“多對一”幫辦代辦,實現項目審批“多證合一”,審批時限提速65%。設立工程建設綜合服務窗口,推行“一窗受理、并聯審批”模式,為42家企業58個項目提供“套餐式”服務,發放標準化服務手冊1100余冊,實現從立項到竣工的全周期服務覆蓋。(濟寧日報全媒體記者 徐斐 通訊員 張樹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