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規范全區農村黑臭水體長效管護工作,明確管護職責,落實管護措施,保持治理成果,實現農村黑臭水體“長制久清”,我局起草了《濟寧市兗州區農村黑臭水體長效管護及動態管理辦法(草案)》擬作為區重大行政決策制發。
根據《重大行政決策程序暫行條例》(國務院令第713號),《山東省重大行政決策程序規定》(省政府令第336號)有關要求,現征求社會各界意見,有關單位和各界人士可以在2025年4月15日之前,通過以下方式提出意見:
(一)通過信函方式將意見寄至濟寧市兗州區九州中路88號九州方圓行政辦公中心A座,濟寧市兗州區水務局,并請在信封上注明“意見反饋”字樣,電話:0537—3413958。
(二)通過電子郵件方式將意見發送至:yzqswjpsk@163.com,咨詢電話:0537—3413958。
(三)右側【我要發表意見】線上提交。
濟寧市兗州區水務局
2025年3月13日
一、起草背景
為解決農村突出水環境問題,按照生態環境部下發的《農村黑臭水體治理工作指南》,近幾年我區整治了一批農村黑臭水體,為確保治理效果長期保持及農村黑臭水體動態清零,需制定相關管護管理辦法。
二、文件制定的依據
1.《農村黑臭水體治理工作指南》(環辦土壤〔2023〕23號)
2.《山東省農村黑臭水體治理行動方案》(魯環發〔2021〕1號)
3.《濟寧市農村黑臭水體長效管護及動態管理辦法(試行)》(濟農黑水字〔2021〕15號)
三、主要內容
《管理辦法(草案)》共七章三十二條,主要內容如下:
一是總則。該部分介紹了出臺管理辦法的目的依據、黑臭水體定義、管護原則、主要任務和管護標準等內容。農村黑臭水體管護應遵循“政府主導、屬地管理、分級負責、專業管護、統一監管”的原則,做好污染源頭控制、設施維護等工作,確保水質監測指標達到閾值要求。
二是管護體系。該部分介紹了管護體系的構建和多方主體的具體職責,包括部門職責、鎮街職責、村級職責、塘長渠長職責和第三方運維單位職責。黑臭水體管護應建立以鎮(街道)、村級組織為實施主體,區直部門監督指導的體系,鼓勵第三方運維單位參與。
三是管護內容。該部分介紹了黑臭水體管護的具體內容,包括建立信息檔案、安裝標示牌、定期巡查清理、養護水生植物、定期開展設施維護和水質監測、加強宣傳引導等。
四是動態管理。該部分介紹了黑臭水體的動態管理機制及重點監管情形,以增補、銷號兩個清單為核心,實施“有進有出”的清單動態管理機制,實現農村黑臭水體動態清零。
五是監管考核。該部分介紹了黑臭水體管護的監管考核機制,考核工作由主管部門組織實施,考核結果納入區對鎮街黨政領導干部科學發展觀綜合考核。
六是資金保障。該部分介紹了黑臭水體管護資金來源。各鎮街應保障管護經費滿足管護需要、加強經費管理并多渠道籌措資金,引導鼓勵群眾參與農村黑臭水體設施維護。
七是附則。該部分明確了本辦法由區水務局負責解釋。
四、制定管理辦法的意義
一是生態效益。有助于改善區域水體水質,黑臭水體逐步消除,推動兗州區農村人居環境持續改善,區域生態環境修復,從源頭解決水污染問題。
二是社會效益。有助于改善公共衛生條件,提升公共衛生管理水平,提高農民生活品質,帶動村容村貌改善,逐步形成社會和諧、經濟高效、生態良性循環的居住環境。讓村民在環境綜合整治中得到實惠,建設生態文明的理念將深入人心,建設美麗鄉村的信心將進一步增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