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號 | 113708123128401000/2023-03138 | 公開方式 | 主動公開 |
| 發布機構 | 兗州區衛生健康局 | 組配分類 | 專家論證 |
| 成文日期 | 2023-02-17 | 廢止日期 | |
| 有效性 |
時間:2023年2月17日
地點:九州方圓a座21樓區衛生健康局會議室
參加人員:
1、起草單位區衛生健康局:
業務科室負責人:張民
法制科室負責人:李中秋
2、區司法局:
備案審查科負責人:徐琳
備案審查科工作人員:馬瑩
3、專家組:
周佃渠 兗州區鐵路醫院(行業領域專家)
王琳娜 兗州區人民醫院(行業領域專家)
代 琳 兗州區中醫醫院(行業領域專家)
任 巖 兗州區中醫醫院(行業領域專家)
黃冬冬 區衛生健康綜合執法大隊(法律領域專家)
丁忠杰 山東正途律師事務所(政府法律顧問)
周生學 山東華安御橋律師事務所(政府法律顧問)
孔甜甜 司法局(法律領域專家)
會議內容記錄如下:
區司法局:各位參會的領導、專家,大家上午好。今天就區衛生健康局代區政府起草的《濟寧市兗州區中醫藥發展“十四五”規劃(草案)》召開專家論證及風險評估會。首先請起草單位介紹參會單位及人員情況
起草單位:各位領導,今天參會單位有:起草單位區衛生健康局業務科室負責人張民、法制科室負責人李中秋、衛健行業領域專家;區司法局備案審查科負責人徐琳,工作人員馬瑩;
區司法局:請起草單位介紹參會的行業領域專家。
區衛健局:參加今天專家論證及風險評估會的衛健行業領域專家有:區鐵路醫院周佃渠、區中醫醫院代琳、任巖、區人民醫院王琳娜,法律顧問丁忠杰,律師黃冬冬。
區司法局:今天參會的政府法律顧問專家有:法律領域專家漆安魯、周生學、孔甜甜。
區司法局:剛才向大家介紹的8位專家,如參會人員沒有異議,將正式組成專家組。請有異議的領導舉手示意。
區司法局:我宣布《濟寧市兗州區中醫藥發展“十四五”規劃(草案)》專家組正式成立。下面請起草單位介紹文件草案的調研、起草過程,公開征求意見及組織會簽情況,意見采納情況等。
起草單位:一、草案的調研過程:根據《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意見》《中共山東省委山東省人民政府關于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若干措施》《山東省中醫藥發展“十四五”規劃》《濟寧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中共濟寧市委濟寧市人民政府關于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若干措施》《濟寧市中醫藥發展“十四五”規劃》《中共濟寧市兗州區委濟寧市兗州區人民政府關于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若干措施》,結合全區中醫藥發展實際,特制定本規劃。
一、規劃背景
(一)“十三五”時期取得的成績
“十三五”時期,全區中醫藥系統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中醫藥工作的重要論述和指示精神,全面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決策部署和區委、區政府工作安排,統籌中醫醫療、保健、科研、教育、產業、文化協調發展,各項工作取得顯著成效。我區成功創建全國基層中醫藥工作先進區。
管理體制改革不斷深化。區委、區政府將中醫藥服務能力提升工程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全區醫療衛生服務能力提升“三年行動計劃”(2016—2018年)重要內容,連續將中醫藥重點工作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出臺《濟寧市兗州區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辦法》降低中醫醫保報銷起付線,中醫類醫療機構醫保報銷比例、純中醫療法報銷比例整體提高,財政部門設立振興中醫專項資金。區衛生健康局專門設置中西醫管理科室,中醫藥管理力量進一步增強。
人才隊伍穩步壯大。累計培養市級名老中醫、名中醫各1名,省級基層名中醫4名。設立中醫適宜技術培訓中心1個,開展基層衛生技術人員、鄉村醫生培訓600余期,累計培訓1萬余人次。
服務能力持續提升。建成市級重點專科2個。全區中醫類醫療衛生機構總數12個,中醫類醫療衛生機構床位數610張,醫療衛生機構中醫類別執業(助理)醫師50人。中醫總診療人次1.96萬人,中醫類出院人數1.87萬人。全區能夠提供中醫藥服務的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鎮衛生院比例100%,能夠提供中醫藥服務的村衛生室比例100%。
文化建設成果豐碩。連續參加四屆中國(曲阜)國際孔子文化節儒醫高峰論壇。全區范圍累計開展各類技能競賽10余場,開展各類活動100余場次。持續開展挖掘、傳承民間中醫藥文化資源工作。
新冠疫情防控成效顯著。堅持中西醫結合、中西藥并用,第一時間成立新冠肺炎中醫藥防控工作領導小組,組建中醫藥救治專家組和中醫藥預防保健專家組,認真學習省市中醫藥防治方案并組織培訓,中醫藥群防群控有效推進。中醫藥全程參與新冠肺炎的預防和救治工作,實行“一人一方”,累計提供中藥預防湯劑2萬余劑,中醫藥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二)“十四五”時期面臨的形勢
“十四五”時期,我國經濟社會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人民群眾健康處于優先發展的戰略位置,中醫藥事業快步邁向新的歷史時期,全區中醫藥振興發展迎來前所未有的大好機遇。
黨和國家高度重視。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中醫藥發展擺在更加重要的位置,黨中央、國務院出臺《關于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意見》,明確指出:傳承創新發展中醫藥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重要內容,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大事。習近平總書記就中醫藥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為新時代中醫藥事業傳承創新發展提供了基本遵循。
中醫藥發展潛力巨大。區委、區政府成立中醫藥發展工作領導小組,高層次謀劃、高規格部署、高標準推進中醫藥工作,確立了全區中醫藥工作在濟寧市地區的領先地位。
中醫藥群眾基礎深厚。全區中醫藥群眾基礎好,中醫藥健康素養水平較高,中醫藥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發揮出顯著預防和治療效果,讓人民群眾更加深刻地認識中醫、更加堅定地相信中醫、更加自信地使用中醫。
面對重大機遇的同時,全區中醫藥發展也面臨諸多挑戰。從內部看,中醫藥工作思想解放不足,觀念有待更新轉變,欠缺開放融合意識和中醫藥自信;對中醫藥規律的認識不夠深入,以療效為核心的發展機制沒有得到切實體現;中醫藥精華的傳承不夠,守正創新動力不足,高層次人才和創新團隊相對偏少。從外部看,中西醫并重方針沒有完全落實到位,中西醫發展不平衡的矛盾較為突出,相較于同級綜合醫院,中醫醫院總體規模、服務能力偏弱,醫保對中醫藥投入總量較少;中醫醫院發展空間受限,醫院空間小、停車難問題造成群眾就醫不便,制約了中醫醫院健康發展;中醫藥產業總量偏小,缺少龍頭企業帶動,產業升級亟需加快。
二、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中醫藥工作的重要論述,緊緊圍繞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遵循中醫藥發展規律,提升服務水平、開放融合發展、完善保障體系,以創建全國基層中醫藥工作示范區、以建設中醫藥強區為主線,以人民滿意為目標,為新時代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和全區現代化建設作出新貢獻。
(二)基本原則
堅持黨的領導。加強黨對中醫藥工作的全面領導,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站在講政治的高度傳承創新發展中醫藥,增強做好中醫藥工作的責任感、使命感。
堅持人民至上。把滿足人民群眾對中醫藥健康服務需求作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踐行為了人民、依靠人民、服務人民、扎根人民的初心使命,讓中醫藥發展成果惠及人民。
堅持傳承發展。堅定中醫藥文化自信、技術自信、療效自信,深入發掘中醫藥寶庫精華,充分發揮中醫藥獨特優勢。堅持與時俱進,開放包容,匯聚英才,加快推進中醫藥現代化、產業化。
堅持中西并重。全面落實中西醫并重的方針,推動中醫藥和西醫藥相互補充、協調發展。促進中西醫互學互鑒,匯聚創新,充分發揮各自優勢,構建能夠充分體現和發揮中醫藥特色的醫療衛生健康體系。
堅持改革創新。解放思想、更新觀念,強化改革的系統集成,建立符合中醫藥特點的服務模式、服務體系、人才培養模式、管理模式,推動中醫藥特色發展、內涵發展、轉型發展、融合發展、高質量發展。
(三)基本方法
提升服務水平。強化“療效為本”的硬道理,把療效作為衡量中醫藥工作的金標準,補齊健康服務短板弱項,加快提高中醫藥服務供給質量和水平,全方位全周期為人民群眾提供中醫藥服務。強化“治未病”思維的應用,強化早期干預和醫防協同,充分發揮中醫藥“治未病”特色優勢,推動中醫藥工作從“以疾病治療為中心”向“以健康促進為中心”轉變。
開放融合發展。強化服務大局、協調聯動的能力,將中醫藥工作納入經濟社會發展大局和衛生健康工作全局,讓中醫藥成為人民健康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促進中醫和中藥融合發展,中醫藥工作充分體現本地資源優勢和文化特色,樹立本地中醫藥品牌,為中醫藥發展提供豐沛動力。
完善保障體系。強化政府領導、管理和發展責任,加強對中醫藥發展的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謀劃、戰略性布局、整體性推進,落實政策集成,建立健全保障機制、監督機制,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結果導向,聚焦影響人民健康的主要問題,積極主動研究部署中醫藥工作,統籌各方力量,加快形成全社會支持中醫藥發展強大合力,為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培植豐厚土壤。
(四)總體目標
聚力建設中醫藥強區,以中醫藥重點項目為引領,實施中醫藥服務能力提升“六大工程”,積極創建全國基層中醫藥工作示范區、力求全區中醫藥醫療、科研、人才、產業、文化等領域進入全市“第一方陣”。
(五)具體目標
中醫藥重點項目取得新突破。優化中醫藥高質量發展的管理體制機制,在能力提升、人才培養、保障措施等環節大膽創新,求突破見實效,爭創全國基層中醫藥工作示范區。加強區中醫醫院學科(專科)建設、科研能力建設,加快人才引進培養步伐,打造成集醫療、教學、科研、預防、保健、康養為一體的一流三級中醫醫院,打造醫療質量優、運行效率高、發展可持續性強的中醫醫療服務高地,引領區域中醫藥事業高質量發展。
中醫藥服務能力得到新提升。挖掘中醫藥特色優勢,促進中西醫融合發展,織密中醫醫療服務網絡。到2025年,區中醫醫院達到國家縣級中醫醫院醫療服務能力推薦標準,區中醫醫院達到三級醫院服務水平,全區每萬常住人口中醫類醫院床位數達10張。1個以上中醫藥專科進入齊魯優勢專科集群,新建中醫藥特色村衛生室200個,精品國醫堂達到8個,100%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鄉鎮衛生院能提供中醫藥技術服務,80%的村衛生室能提供4類以上中醫非藥物療法,每個家庭醫生簽約團隊能夠提供中醫藥服務,中醫藥整體服務水平居全市前列。
中醫藥人才隊伍注入新活力。實施高層次人才引進培養計劃,培養1-2名中醫藥領軍人才、3-5名中醫藥學科帶頭人、10名中青年骨干,引進、培養2-3名高層次臨床醫學人才,1-2個名中醫藥專家工作室。挖掘民間中醫藥人才,穩步實施中醫醫術確有專長考核,持續推進中醫藥教育改革,人才成長途徑不斷優化,人才梯隊結構更加合理,隊伍素質不斷提升,中醫藥人才數量和質量進一步提高。
中醫藥產業發展躍上新臺階。加快推動現代中藥研發,做優做強中醫藥企業,推動“中醫藥+”新業態融合發展。推動中醫藥向健康食品、休閑旅游、養生養老等領域的跨界延伸,建立中藥材、中藥飲片、中成藥生產流通使用全過程追溯體系。
中醫藥治理體系更趨現代化。健全中醫藥管理體制機制,優化中醫藥高質量發展環境,提高行業管理法治化水平,完善中醫藥醫保支付政策,加大財政投入力度。基本建立現代中醫醫院管理制度,中醫藥信息化程度和服務效能顯著提升,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科學化水平不斷提高。
起草過程:草案經歷收集資料、開展調研、初稿起草、征求意見、修改完善和報批六個階段,
三、公開征求意見組織會簽單位17個,其中區文化旅游局提出1.積極發展康養旅游2.建議刪除推進中醫藥文化產業發展,已采納;區科技局提出建議:加大與科研院所全方位合作力度,二級以上醫療機構普遍設立中醫臨床醫學研究中心等研發平臺,部分采納。
四、已在區政府網站和今兗州app進行公開征求意見,時間一個月,無意見。
區司法局:針對文件草案內容,涉及行政許可的條款,請起草單位逐一出示法律依據。
起草單位:未涉及行政許可的條款
區司法局:針對文件草案內容,涉及行政處罰的條款,請起草單位逐一出示法律依據。
起草單位:未涉及行政處罰的條款
區司法局:針對文件草案內容,涉及行政強制的條款,請起草單位逐一出示法律依據。
起草單位:未涉及行政強制的條款
區司法局:下面請專家組發言。首先圍繞剛才擱置的問題,請專家組成員逐一發表意見。
行業領域專家:均無意見。
法律專家丁忠杰:1.建議刪除草案中根據《中共濟寧市兗
州區委濟寧市兗州區人民政府關于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若干措施》
法律專家孔甜甜:建議將第二章第一條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改為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
區司法局:起草單位,就專家組成員的意見建議,你們是否采納?
起草單位:采納
區司法局:專家組意見建議,原則上應當采納。如果不采納,必須有法律法規規章或者國家及省政策依據,并且應當書面作出答復,并將該情況詳細寫入起草說明。是否已聽清?
起草單位:已聽清。
區司法局:下面圍繞整體草案內容,請專家組就必要性、可行性、合法性、合理性、專業性、技術性、可操作性等發表意見。
行業領域專家:無意見
法律專家:無意見
區司法局:按規定,制定重大行政決策和規范性文件,需要進行風險評估,評估的內容主要是社會穩定、公共安全、生態環境等方面,風險評估等級為可控、基本可控、不可控。請各位專家衡量今天研討的文件草案內容,就綜合風險程度進行舉手表決。認為今天研討的草案內容,風險等級為不可控的,請舉手示意。
專家組成員舉手表決。
區司法局:認為今天研討的草案內容,風險等級為基本可控的,請舉手示意。
專家組成員舉手表決。
區司法局:認為今天研討的草案內容,風險等級為可控的,請舉手示意。
專家組成員舉手表決。(均同意)
區司法局:綜合剛才的舉手表決情況,區衛生健康局代區政府起草的《濟寧市兗州區中醫藥發展“十四五”規劃(草案)》內容綜合風險等級為可控。
區司法局:按規定,專家組需要根據今天的會議內容整理出具專家論證報告和風險評估報告。現在征求專家組意見:是休會整理出具兩份報告,還是授權起草單位根據今天的會議內容整理兩份報告、專家組在簽到簿上的簽字同步作為兩份報告的簽字?
專家組發表意見。(授權起草單位)
區司法局:根據專家組意見,請起草單位根據錄音內容整理今天的會議記錄,形成專家論證報告、風險評估報告,散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