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號 | 11370812004322306L/2021-05340 | 公開方式 | 主動公開 |
| 發布機構 | 兗州區發改局 | 組配分類 | 文字解讀 |
| 成文日期 | 2021-07-15 | 廢止日期 | |
| 有效性 |
2021年7月15日,濟寧市兗州區發展和改革局黨組書記劉全忠同志對《濟寧市兗州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濟兗政發[2021]9號 )進行了解讀。
一、指導思想
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改革創新為根本動力,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根本目的,堅持統籌發展、系統觀念,主動融入新發展格局,加快建設“新型工業基地、樞紐型物流中心、生態宜居城市”,全力打造濟寧城市發展新空間、產業發展新高地,為全面建設新時代現代化強區開好局、起好步。
二、基本原則
(一)必須堅持黨的領導。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切實加強黨對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全面領導,為實現高質量發展提供根本保證。
(二)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始終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堅持共同富裕方向,做到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三)必須堅決貫徹新發展理念。把新發展理念貫穿發展全過程和各領域,堅定不移推動新舊動能轉換,加快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奮力蹚出一條資源型城市轉型新路。
(四)必須主動融入新發展格局。扭住擴大內需戰略基點,打通堵點、連接斷點、破解痛點,堅定不移擴消費、強投資、優供給,在新發展格局中展現更大作為。
(五)必須全面深化改革開放。堅決破除制約高質量發展、高品質生活的體制機制障礙,強化有利于提高資源配置效率、有利于調動各方面積極性的重大改革開放舉措,持續增強發展動力和活力。
(六)必須堅持系統觀念。加強對各領域發展的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謀劃、戰略性布局、整體性推進,統籌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保穩定,著力固根基、揚優勢、補短板、強弱項,全面協調推動新時代現代化強區建設。
三、發展定位
主動融入“一帶一路”、黃河流域、淮河流域國家戰略通道,立足打造濟寧城市發展新空間、產業發展新高地,發揮中心城區的輻射帶動作用,充分放大先進制造、交通區位等獨特優勢,加快重大產業項目、重大基礎設施布局,全面提升工業化、城鄉融合發展水平,拓展產業、創新、生態、文化等服務功能,建成“新型工業基地、樞紐型物流中心、生態宜居城市”。
四、主要目標
綜合考慮未來發展趨勢和優勢條件,“十四五”時期兗州發展的主要目標是:經濟發展走在前列,綜合實力持續增強,經濟總量、質量、均量邁上新臺階,全區地區生產總值、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固定資產投資等主要經濟指標平均增幅高于濟寧市平均水平。科技創新走在前列,發展動能加速集聚,新興產業加速崛起,“四新經濟”占比不斷提高。科技支撐能力進一步增強,科教產融合深入推進,創新型城市在全市領跑。改革開放走在前列,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取得重大進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入推進。開放型經濟水平進一步提升,貿易結構和外資結構進一步優化,區域合作取得新進展。外貿進出口穩步增長,基本形成內外對接、互利共贏、高效安全的開放型經濟體系。生態治理走在前列,綠色發展、生態文明理念深入人心,污染防治效果更加顯著,生產、生活方式向綠色、低碳轉變。能源資源利用效率大幅提高,全面完成政府履行職責約束性任務目標,水和大氣質量持續提升。民生改善走在前列,城鄉居民收入增幅超過地區生產總值增幅,農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幅超過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幅。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穩步提高,脫貧成果繼續鞏固,社會保障體系更加健全完善,人民健康水平不斷提升。傾力打造科教強區、智造強區、流通強區、文化強區、生態強區、健康強區。
五、空間布局
(一)構建“兩片兩軸兩帶”空間布局
“兩片共興”,即南、北兩個發展片區。南部構建以新兗、顏店、大安三個鎮和酒仙橋、鼓樓、龍橋、興隆莊四個街道辦事處為片區的產城融合示范片區,北部構建以漕河、小孟、新驛三個鎮為片區的鄉村振興齊魯樣板片區。以新型工業化驅動新型城鎮化,推動以工補農、以城帶鄉、城鄉互補,實現城鄉一體、共融共興。
“兩軸聯動”,即形成橫通東西、融匯南北的兩個空間發展軸。“東西軸”主要是以九州路、建設路為骨架,構成的空間發展軸線,串聯行政辦公、文化教育、醫療體育、商業服務等基礎設施,形成橫貫東西的經濟社會發展主動脈。“南北軸”主要是以西浦路、德源路、海川路為骨架,構成的空間發展軸線,鏈接臨空經濟區、顏店新城、會展中心、高鐵南站片區等產業園區和公共設施,對接任城區、高新區,打造融匯南北的產業發展、科技支撐新引擎。加速兗州東西兩翼一體貫通,與濟寧主城區深度融合。
“兩帶協同”,即泗河綠色發展帶、洸府河生態產業帶。整合泗河流域生態、水系資源,打造綠色兗州、生態兗州重要支撐,優化提升“3+1”板塊,形成集休閑娛樂、文化旅游、醫養康健、鄉村振興為一體的泗河綠色發展帶。依托洸府河廊道,鏈接兗州工業園區、臨空經濟區、顏店新城、太陽新材料產業園、會展中心,加速對接任城區、高新區、太白湖新區,培育創新平臺、匯聚高端人才、發展創新經濟,打造西北部生態屏障和科技創新高地,形成洸府河生態產業帶。
(二)提升“一城一港一園一區”支撐能力
“一城一港一園一區”,即通過對顏店新城、國際陸港、兗州工業園區、臨空經濟區的升級提檔和加快建設,進一步優化城市發展、產業發展功能布局,配套完善基礎設施、加大項目建設力度,提升承載能力,為高質量發展提供內生動力和重要支撐。
六、重點任務
(一)集聚科技發展優勢,打造創新驅動新引擎。緊緊抓住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重大機遇,完善科技創新體系,全面提升創新驅動發展水平,打造創新驅動新引擎。重點抓好提升企業技術創新能力、完善科技創新平臺體系、建設科技創新人才高地、健全科技創新體制機制、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等工作。
(二)以新舊動能轉換為統領,加快發展現代產業體系。堅持以新舊動能轉換為統領,把發展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聚焦建設新型工業基地、樞紐型物流中心,加快構建創新驅動、融合發展的現代產業體系,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和核心競爭力。重點抓好厚植工業高質量發展新動能、激發服務業發展新動力、培育數字經濟新優勢等工作。
(三)加大改革開放力度,加快融入新發展格局。堅持把擴大內需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持續深化改革、不斷擴大開放、大力促進消費、實現投資結構優化升級,加快融入新發展格局,塑成發展新優勢。重點抓好全面深化改革、擴大對外開放、促進有效投資、實現消費升級等工作。
(四)深入實施新型城鎮化戰略,打造生態宜居城市。堅持以生態宜居城市為引領,實施雙輪驅動發展戰略,推進基礎設施、公共服務、就業保障、社會管理等向農村延伸,促進城鄉要素雙向流動,全面提升以主城區、顏店新城、臨空經濟區三大板塊為引領,小城鎮為支撐,農村社區為單元的有溫度、有內涵、有活力的現代新城新形象。到2025年城區人口規模達到42萬人左右,建成區面積達到60平方公里左右。重點抓好構建現代新城三大板塊、建設現代化交通運輸服務體系、加快“智慧城市”建設步伐、推進城鄉融合發展等工作。
(五)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工作的重中之重,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道路。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強化以工補農、以城帶鄉,推動形成工農互促、城鄉互補、協調發展、共同繁榮的新型工農城鄉關系,在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進程中走在全市前列。重點抓好提高農業質量效益、實施鄉村建設行動、深化農村領域改革、提升鄉村振興水平、鞏固脫貧攻堅成果等工作。
(六)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堅持把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理念融入到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各方面,以泗河綠色發展帶、洸府河生態產業帶建設為抓手,加強生態保護與修復,推進節能減排,發展循環經濟,積極構建生態安全屏障,打造“綠色兗州、生態兗州”。重點抓好保障生態環境安全、持續深化污染防治、推行綠色生產方式、倡導綠色低碳生活、完善生態保護機制等工作。
(七)提高人民生活品質,加快構筑共建共治共享的美好家園。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根本目標,以增進人民福祉、促進人民全面發展為本質要求,加快民生事業發展,健全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的基本公共服務制度體系,打造高品質健康生活、宜居宜業的幸福之城。重點抓好實施就業優先戰略、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推動文化體育大繁榮、全面推進健康兗州建設、健全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等工作。
(八)統籌發展和安全,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兗州。以總體國家安全觀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進一步增強憂患意識,牢固樹立底線思維,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更加注重統籌安全與發展、安全與法治、安全與穩定,補短板、堵漏洞、強弱項,建立健全社會治理現代化體系,全面推進法治兗州、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化建設,持續打造法治兗州金字招牌。重點抓好深入貫徹總體國家安全觀、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深化法治兗州建設等工作。
附件:“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主要指標表
“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主要指標表
類別 | 指標 | 單位 | 2020年 | 2025年目標值 | 屬性 |
經濟發展(5項) | 1.地區生產總值增速 | % | 3.7 | 6 (“十四五”期間年均增幅) | 預期性 |
2.常住人口城鎮化率 | % | 70 | 72.5 | 預期性 | |
3.全員勞動生產率增速 | % | - | >6 (“十四五”期間年均增幅) | 預期性 | |
4.“四新”經濟增加值占比 | % | 26 | 30 | 預期性 | |
5.(先進)制造業增加值占GDP比重 | % | 32 | 35 | 預期性 | |
創新驅動(3項) | 6.R&D經費支出占GDP比重 | % | 2.86 | 2.9 | 預期性 |
7.萬人高價值發明專利擁有量 | 個 | 0.9 | 2.5 | 預期性 | |
8.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 | % | 4 | 10 | 預期性 | |
民生福祉(7項) | 9.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 | % | 4.6 | 高于GDP增速 | 預期性 |
10.城鎮登記失業率 | % | 1.73 | 3 | 預期性 | |
11.勞動年齡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 | 年 | 10 | 10.9 | 約束性 | |
12.每千人擁有執業(助理)醫師數 | 人 | 3.4 | 3.9 | 預期性 | |
13.基本養老保險參保率 | % | 90 | 95 | 預期性 | |
14.每千人人口擁有3歲以下嬰幼兒托位數 | 個 | - | 3.5 | 預期性 | |
15.人均預期壽命 | 歲 | 79 | 80以上 | 預期性 | |
綠色生態(5項) | 16.單位GDP能耗下降 | % | 17.2 | 10 | 約束性 |
17.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 | % | 完成任務 | 完成任務 | 約束性 | |
18.空氣質量良好以上天數比例 | % | 完成任務 | 完成任務 | 約束性 | |
19.地表水好于Ⅲ類水比例 | % | - | 100 | 約束性 | |
20.森林覆蓋率 | % | 30.1 | 保持穩定 | 約束性 | |
安全保障(2項) | 21.糧食綜合生產能力 | 萬噸 | 35 | 35.4 | 約束性 |
22能源綜合生產能力 | 萬噸標準煤 | 完成任務 | 完成任務 | 約束性 |
解讀機構及咨詢方式
政策解讀單位:兗州區發展和改革局
具體聯系人:張石帥
咨詢電話:0537-3412652
濟兗政發〔2021〕9號 濟寧市兗州區人民政府關于印發《濟寧市兗州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的通知